天街小雨

回忆往事:承载记忆的松花江畔

  知青广场建在美丽的松花江畔,原址是佳木斯船站,船站南2公里便是佳木斯火车站。那时南来北往的乘客都在此中转,六丶七十年代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浙江等地的知识青年都乘坐火车到佳木斯然后乘船去抚远、富锦、同江、建三江等地。广场占地面积1000 平方米,中间一尊塑大的雕像,上面有1968-2008的大字非常醒目,东西耸立着两排白色纪念碑,上面书写着曾经把青春和热血献给这片土地的知青们的感言,这些都见证着近半个世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进程!

  广场建成之日,时逢大姐、二姐访佳之时。我陪伴姐姐不止一次的漫步在这蕴涵着知青情感、知青文化、知青精神夕日波涛滚滚,热血沸腾,今日端庄大气,静宁秀美的松花江边。        二姐就是68年下乡的知青,她是老三届毕业生。当时学习成绩好,是上大学的苗子,为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报名去了嘉荫农场,一呆就是四、五年。后又考学,才圆了大学梦。毕业后留校做了教员,现已是教授退休。站在知青广场她感慨万分,做过兵团战士挥锄种田,当过连长领导知青搞农业集体化建设的二姐,把最好的时光和汗水都洒在了边疆。

  此次安排二位姐姐在佳观光的朋友,当年就是在这里踏上了广阔天地。出发的那天由于某种原因,船晚开了几个小时,他手扶船栏望着自己生长的这座城市,想着朝夕相处的同学、亲朋、好友,听着播音喇叭循环播放的熟悉歌曲,思念、留恋、期盼……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!76年,在这里我送走了一批又批和我同龄的下乡青年,有同学、朋友还有亲属。其中有几位去抚远插队的同学,也是从这里出发的。不幸的是她(他)们没有等到知青返城那一天,壮丽的青春就永远地长眠在抚远抓吉了!是一场火灾无情的夺去了她(他)们的生命,二十几岁的年龄,生活对她(他)们来说还刚刚开始,活着的人们无不为她(他)们的遇难而痛心。近年,由于工作的关系,我多次去抚远抓吉小镇,每次去我都怀有一种崇敬的心情,默默的为他们祈祷!仰望蓝天,俯瞰大地,长长叹息,啊!这就是我们同学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?眼前夹着木杖小院的农房、虽已铺好的村村通水泥路,但夕日的泥土小径依稀想象逼真、还有那色格分明一望无际的田野,我曾试图通过这些能寻找到她(他)们的身影和足迹!每次去我都想从了解当时火情事件人那里听说点什么,遗憾的是少有人能说清楚。只听传说是从俄罗斯飞过来的火球,刹时当地一片漆黑,火焰串动来势凶猛,转眼连片房屋化为废墟,遇难者惨不忍睹。这令人惋惜、悲痛的故事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……曾经在中学演出时朗诵的张勇之歌、金训华之歌又一次回响在耳畔。在那个年代有多少和我同学一样牺牲在边疆塞北的知识青年,他们怀着“鸟不高飞啊怎知蓝天之阔,人不远行啊怎知世界之大”的豪情壮志,去实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崇高理想!她(他)们的名字是一个时代的标志,她(他)们的贡献人们永远不会忘记!也不应该忘记!愿今天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伟大成果,能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!

  现在的松花江畔已是今非昔比。市委、市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修建了沿江公园十里景观带,作为城市的一个亮点,已成为百姓休闲娱乐,强身健体的最佳场所。夏日里,这里绿草青翠清新宜人,冬日里,她银装素裹美丽妖娆。沿江公园建设了包活知青广场在内的十余个返璞归真,承载记忆的广场供人们茶余饭后享用。沿江两岸柳树成荫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”唤醒着人们的无限遐想和对往事的追忆,滔滔不绝的松花江水奔流不息缓缓东去,见证着今天的辉煌成就,也记载着昔日的奋斗历史!(此文写于2008年)

评论

热度(2)